非晶“优秀研究生奖”代表性研究成果展播 —李睿
“中国材料大会2017暨银川国际材料周”于7月6日-7月12日在银川举办。在7月11日举办的非晶与高熵合金分会的闭幕式上,20名研究生获得了“优秀研究生奖”,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李睿。
该奖项是由液态金属科技公司(Liquid Metal)公司和宜安科技集团赞助,奖励20名在非晶领域表现优异的研究生。推动中国非晶合金走向更高水平。液态金属科技公司(Liquid Metal)公司和宜安科技集团公司秉着支持全球和中国非晶事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将在今后继续对中国非晶合金论坛和杰出科学人员予以大力支持。
优秀研究生--李睿
李睿,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吕昭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非晶合金的纳米多孔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博士期间在Acta Materialia,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1篇;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2015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代表性论文之一: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orous silver with tunable porosity and promising capacitive performance by chemical dealloying of glassy precursor
纳米多孔金属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它具有高表面积、低密度、高通透性、高导电导热性、结构灵活可调等特点,有望在催化、化学传感、纳米科技、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研究主要采用晶态合金作为前驱体来制备纳米多孔金属,使用非晶合金的研究甚少。但单一均匀且成分可调的非晶合金前驱体,有利于获得均匀、易于调控的纳米多孔结构和性能。本研究旨在开发具有优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新型纳米多孔金属材料,以Ag-Mg-Ca这一新型块体非晶合金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及化学的方法对前驱体非晶合金中的镁和钙进行脱合金处理,制备出一系列微结构可控、性能优异的纳米多孔银材料,并对其微结构和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多合金成分的设计与对脱合金反应过程条件的控制,实现了对纳米多孔银孔结构的连续调控;通过对材料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找出了前驱体合金成分,脱合金化条件(脱合金化时间、温度、腐蚀液)与纳米多孔银微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以非晶合金作为前驱体脱合金化法制备纳米多孔金属的孔结构形成机理;通过对不同微结构纳米多孔银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得到了具有优异综合应用性能的纳米多孔银材料。